画说宁夏 | 一个中心管一座城,一条黄河护一城人
智慧大脑与鸣翠碧莲
中新社国是直通车“画说小康”系列栏目,第三期带大家聚焦塞上江南银川,看这里的“智慧大脑”与“鸣翠碧莲”。
69个被关进“笼子”的公章
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,是经济发展的“晴雨表”,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城市吸引力、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外在体现。
银川作为西部省区,率先实行“放管服”改革,激发市场活力。在2019年国家首次营商环境评价中,银川综合成绩位居41个参评城市前列,其中政务服务、开办企业、登记财产、获得电力4项指标成为全国标杆,11项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全国推广,获得了国家发改委“南有衢州、北有银川”的高度评价。
在银川市民大厅,69个被关进“笼子”的公章,见证了银川“放管服”改革成就。工作人员介绍说,银川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将26个部门的150多个审批职责集中审批、集中办理,封存废止了69枚公章,启用“银川市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专用章”,实现“一枚印章管审批”,百姓办事更方便。
如今在银川,推开市民大厅这一扇门,便可以办成一揽子事。开办企业1日办结,不动产登记平均2日办结,项目报批从立项到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办结……银川正逐步实现“一网通办”“一码通办”“一证通办”和“全城通办”,加快打造掌上办事之城。
一个智慧中心,将银川装进“大脑”;一块大屏,将银川“尽收眼底”。
在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,银川运用5G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统筹整合12345、数字城管、雪亮工程、智慧政务、智慧交通、智慧消防等平台系统,逐步形成以“银川城市大脑”为中枢,6个市级指挥调度平台为载体,6个县(市)区分中心为拓展的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166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体系,实现了城市运营管理全区域、全时段、全行业覆盖。
运行半年多,已累计处置各类城市运行管理问题51.1万件、市民各类诉求211.3万余件。
“不是江南、胜似江南”
一个城市的智慧,体现在管理,更体现在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。
银川,一座典型的中国西部城市,曾经黄沙漫天、干旱少雨。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与保护,银川湿地经历了萎缩、减少和再恢复。如今,这里已形成一道水不断流、绿不断线、景不断链的湿地生态屏障和“不是江南、胜似江南”的湿地景观。风光秀丽的阅海公园,别具风情的黄沙古渡,荷花芦苇相伴的鸣翠湖,环境优美的宝湖公园……
“城在湖中,湖在城中”的生态景观当属西部独有。美丽的湖城银川,已获得国际湿地公约组织“国际湿地城市”奖。
这都得益于对黄河的保护与治理,得益于银川在人与水和谐、水与鸟相伴的发展中,总结出的经验。
近年来,银川相继实施了大规模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建设,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合理、完整的湿地保护体系,银川湿地成为了鸟类栖息繁殖的天堂,也是不少游客打卡的圣地。
目前,银川三区湿地面积为1.92万公顷,市区湿地率为10.65%,湿地保护率达78.5%,有自然湖泊、沼泽湿地近200个,其中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湖泊、沼泽20多个,拥有5处国家湿地公园、1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、6处自治区级湿地公园、8处市级公园。这里还是中国西部以及东亚-澳大利亚鸟类重要的迁徙路线和栖息繁殖地,栖息着239种野生鸟类,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7种。
好的管理体系,好的生态环境,孕育出幸福的银川人。如今,银川每个县区街道、村部的文明实践阵地,丰富多彩的活动,让文明新风浸润百姓心田,特色的“村史馆”也成为更多人的精神家园。
正像许多群众所说,他们心中的小康,不仅是物质的小康,更是精神世界的小康与富足。而这便得益于“最后一公里”幸福直达心底。
图为市民在金凤悦书房内读书
中新社 于晶 摄
图为市民在金凤悦书房内读书
中新社 于晶 摄
城市治理,凸显的是智慧;人民幸福,彰显的是成果。全面小康,离银川只有咫尺。
▼
推荐阅读
编辑:陈昊星
责编:魏 晞